有一種病,它雖然不是癌癥,但是其惡劣性質不亞于癌癥...它潛藏在很多產后媽媽及中老年女性的身邊,當你大笑、咳嗽、打噴嚏、提重物的時候就會出現——它就是被稱為“社交癌”的尿失禁!據報道,尿失禁已成為繼腫瘤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骨質疏松后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。
尿失禁的背后,實際是盆底肌的“求救”
在廣大中老年女性人群中,尿失禁是一個非常高發的疾病,一般為壓力性尿失禁。主要表現就是在咳嗽、噴嚏、大笑或運動時,由于腹部壓力的增高而導致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流出。
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,其中,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尿失禁的常見誘因。很多女性都存在一定的錯誤認知,以為選擇剖宮產就能避免產后尿失禁,但實際上并非如此。
女性整個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來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兒,以及腹腔、盆腔臟器的壓力。盆底肌便在持續受壓中逐漸松弛,這種現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。所以不管你選擇哪種分娩方式,產后都會因盆底肌受損而或多或少出現尿失禁的癥狀。
而且,盆底肌受損并不是產后媽媽們的專利,長期便秘、肥胖、更年期等也會有影響,很多中老年人更是存在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卻不自知,如子宮脫垂等。
忍不住的尿失禁,危害很大!
尿失禁雖然不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威脅,但它卻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。
很多女性因為漏尿,不敢參加社交活動,特別是一些較劇烈的運動,漏尿的女性內心容易自卑,更加不愿意走出去活動。
長時間的漏尿,導致很多女性出門不得不墊尿墊,這樣會引起會陰部濕疹,或是由于護理不善出現感染。甚至有些女性為了不漏尿,不敢喝水,從而導致了尿路感染。
同時,尿失禁的背后更意味著盆底肌受損,盆底肌的損傷還會導致陰道松弛,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性生活質量。
正確認識尿失禁,積極治療!
在我國,很多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朋友經常會因為羞于啟齒而默默忍受著,也有很多女性朋友認為這是機體老化和生兒育女不可避免的結果。
但其實尿失禁屬于一種疾病,需要治療,并且也是可以治好的!而想要治療尿失禁,就得從根源開始改善——修復盆底肌。
洛陽安和醫院婦科專家提醒:產后盆底肌的黃金康復時間,一般在產后42天至產后3個月內!越早進行康復治療越好!每個準媽媽都應該重視起來~做好盆底功能修復,才能更好地遠離“社交癌”,重建“性福”生活哦~